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

綠洲

今日初二,依照傳統習俗,是公司行號拜拜的日子,雖然是假日,對於生意人來說,拜拜沒有休假之別。經過辦公室附近,商家們全都備妥祀品,在外頭捻香祈福,燒金紙的灰絮如櫻花飄雪般漫天飛舞,每走一步就刮起一圈灰燼。

常聽說某些做生意的長輩對於祭祀以及風水之類的事情特別在意,舉凡公司地址、名稱、營業項目,到什麼日子該從事什麼樣的儀式,樣樣都有講究。我們雖然不排斥,保持著不妨參考的心態,但對於繁複的流程卻常是神經大條,一知半解,往往憑藉著模糊的印象以自己的方式依樣畫葫蘆,畫出來的葫蘆不成型也只能安慰自己心誠則靈。

我們決定要拜拜之前,曾經留意過附近的環境,也詢問過許多店家,才發現土地公廟並不是到處都有,離我們最近的唯一一處在師大夜市附近的市場裡。

市場的街廓十分深邃,橫向又發展出幾條短淺的小巷,連接著師大路跟羅斯福路。上班途中曾經路過那市場,營業的時間非常熱鬧,買賣聲此起彼落,許多民眾騎著單車與攤販們熟稔地寒暄,手裡永遠是大包小包,裝滿各式蔬果魚肉,猜想他們也許等等就要回家作飯用餐,霎時令人有些羨幕。

朋友曾說:「有市場的地方就有土地公。」此話果然不假,在市場蜿蜒的巷弄內,有一個小小的土地公廟矗立在那,不過與其說是廟,倒不如說是壇,其實只有一個小小的香案與土地公像而已,但我們還是備妥了水果、餅乾及香燭,一樣一樣供在桌子上,燃了香,誠心地祈福。

伊大曾經問我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信仰?我想了想,說:「我沒有皈依任何的宗教,不過我信仰宇宙間一切的力量。」

我不知道大家從事儀式時懷抱的是什麼樣的信念?常常我在廟裡、在教堂中看見從事祈禱、儀式的人們,我都不自覺肅然起敬,人們臉上那種熱切的神情,行以虔敬的姿態,在在都令我感動。這與宗教無關,而是一種神聖的謙卑。如同米勒的名作《晚禱》,其展現出來的震撼至今仍深植在我心中。

《晚禱》描繪著黃昏暮色下,一對在馬鈴薯田工作的農人聽見遠方傳來晚禱鐘聲,暫放下手邊的農務,站在曠野中肅穆地祈禱。經由米勒的勾劃,不僅人物氣韻生動,畫面中平靜莊嚴的氣氛才是最為驚嘆之處,光是凝視著彷彿就能深刻體會人與天地間相互依存的關係,令人感動萬分。

當我今日站在土地公像面前捻香祈禱的時候,我便想起了這幅畫,想起了一樣虔誠的心情,在那一刻,我差點泫然欲泣,心裡像淌過一股暖流,融化了冰河的一角。不因為什麼,只深深感到自己的脆弱與渺小,和我無法掌握的那些。

有太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成功與榮耀,太少時候聽說過辛酸與脆弱。

媒體上面我們看到千萬字句歌功頌德,失敗屈辱一行帶過;熬過來的人會笑笑跟你說:「不用擔心,一切都會過去。」但現實是更多沒能熬過來的,早就化為大海中的泡沫,不知去向。

艾倫迪波頓說過:「拿綠洲情結作例子,口渴難耐的人以為他看到了水、棕櫚樹和蔭涼處,並非因為他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個信念,而是因為他需要這個信念。」晚禱的農人不會認為光憑禱告就可以不勞而獲;拜拜的人們也不會因為獻上貢品而坐享其成,但在顛簸的路途上,我們的確需要去相信。

現在的我們,就好像要從冰凍土壤掙扎而出的幼苗,土壤上方刮風凍雪,氣候惡劣,因此成長總是充滿痛苦,每一個歷程都備感艱辛,可是我們知道,這片土地上還有許多跟我們一樣的幼苗,一樣的辛苦,卻也一樣的堅持。我們不知道冬天會持續多久,但我們殷切盼望自己有足夠的堅毅,不會因為外在的變因而忘了原有的信念與初衷,並在每一個困難的時刻全然地相信,相信自己,相信未來。

2013.01.13 @禾拾文創  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